天淵之別網

【黃河全長多少千米】-黃河長度大約是多少千米

黃河全長多少千米(黃河長度大約是多少千米)【黃河全長多少千米】-黃河長度大約是多少千米

  6月19日下午,“暢遊幾字彎•感悟黃河魂”——全國主流媒體內蒙古行暨穿越G7大型采風活動一行40多人乘坐大巴從烏蘭察布輝騰錫勒大草原,沿G7京新高速公路進入呼和浩特市轄區並於當日傍晚抵達此次活動的第二站——呼和浩特市清水河老牛灣國家地質公園。

呼和浩特是蒙古語音譯,意為“青色的城”,這座青色的城是黃河幾字彎裏一顆璀璨的塞外明珠。要想追隨黃河到達呼和浩特的流動腳步,晉蒙交界處的老牛灣是一個絕佳去處。 

【黃河全長多少千米】-黃河長度大約是多少千米

【黃河全長多少千米】-黃河長度大約是多少千米

老牛灣位於山西省內蒙古交界處,以黃河為界,南依山西省偏關縣,北靠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西鄰鄂爾多斯高原的準格爾旗。黃土高原滄桑的地貌特征在這裏盡顯無疑,挺拔的蠻漢山在這裏形成險峻的黃河峽穀,蜿蜒於陡峭山崖上的明長城在這裏與黃河交匯,老牛灣素有“天下黃河第一灣”的美譽。

進入老牛灣國家地質公園,構思巧妙的公園大門一開始就讓人記住了老牛灣作為地質公園的特點。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最美不過老牛灣。來自民間的各種傳說為老牛灣罩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6月20日上午,全國主流媒體內蒙古行暨穿越G7大型采風活動組成人員近距離接觸老牛灣,坐船入水直麵老牛灣大峽穀感受黃河太極灣的迷人魅力,大家紛紛為老牛灣鬼斧神工的壯美景觀點讚,被黃河流經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域而形成的獨特風景所折服。

2012年12月28日,老牛灣國家地質公園被批準為自治區級地質公園。2014年1月9日,老牛灣國家地質公園順利入選第七批國家地質公園名單,取得國家地質公園建設資格。目前,約投資1億多元建設了門景、棧道、大舞台、九曲黃河陣、非遺展示中心等服務設施和遊樂場所。

  鏈接:老牛灣國家地質公園七大景觀

  老牛灣國家地質公園大門以黃河文化與長城文化為主題,用抽象的手法,突出表現了黃河與長城交匯的壯美景觀。大門上象征著長城的烽火台,長寬高均為11.2米,寓意內蒙古境內曆代長城長度為11200公裏,而與烽火台相連的曲線部分象征著黃河,它的跨度為109.28米,寓意黃河10928華裏。曲線最高處9.9米,寓意天下黃河99道彎。

  老牛灣國家地質公園是以流水侵蝕地貌、峽穀地貌、黃土地貌、地層剖麵等地質遺跡以及水體景觀為核心的綜合性地質公園,公園內既有黃河古村落、明長城遺址等人文景觀,又有黃河大峽穀、楊家川小峽穀等地質奇觀。

太極灣

第一景——太極灣

  黃河在晉陝蒙峽穀段總體流向為由北向南,流經4座塔村,陡然向東,轉了一道極為奇特的大彎。形成一個接近270度的大回環,是整個黃河流域中彎曲程度最大的一個彎。從高處俯視形如太極,因此被人們稱之為“太極灣”。

  太極灣蘊含大量的美學元素:曲與直、高與低、陡與緩、滿與缺、寬與窄、天與地、山與水、黃與綠、雄與秀、樸與奇、曆史與現實、人文與自然達到高度和諧。

  中國地礦院專家認為,太極灣十分值得研究,更有相當的開發利用價值。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認為,“天下黃河第一灣”基本具備了申報世界自然風光遺產的條件。

岩壁棧道

  第二景——楊家川小峽穀

  楊家川河發源於山西省平魯縣,由若幹支流交匯而成,全長105千米,由東向西流,在老牛灣處與黃河交匯。楊家川峽穀長約8千米,高30-70米,寬50-100米,發育在楊家川河所流經的寒武係鳳山組和奧陶係治理組白雲岩和灰岩中,在構造隆升的條件下,水流沿構造節理或斷層下切的侵蝕作用,形成了既深又長的峽穀,其峽穀的發育走向與岩石節理的發育走向大致一致。在雨季的時候,峽穀裏常形成大小不一的瀑布,崖上多處飛瀑懸掛,飛流直下,漫步於此,可見峽穀奇異幽深,曲徑通幽,兩岸岩壁高聳,樹木蒼翠,鳥聲不斷,加之點綴於樹林中的古老居民,讓遊客既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敬佩當地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讓人真正回歸原始,回歸自然。

  峽穀中碎屑衝擊物較多,在楊家川峽穀的最上端,兩壁岩石比峽穀出口處的岩石成層性較差,多成塊狀,穀底發育類似河流階地,階地堆積物為各種碎石,堆積物底界離穀底約一米。它是峽穀下切過程中地殼抬升的證據。

  第三景——黃河大峽穀

  晉陝蒙大峽穀是中國最美的10大峽穀之一,老牛灣國家地質公園內的黃河大峽穀,為晉陝蒙大峽穀的北段,全長約10公裏,河道曲折多變,兩岸絕壁高聳,是晉陝蒙峽穀最險峻最令人驚歎的景觀之一。這段峽穀地處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帶,由於黃河水流的侵蝕作用,切割出規模宏大的峽穀。峽穀區域內山清、水秀、穀幽、氣勢磅礴,極富美學和觀賞價值。

大塔

  第四景——石坪廣場

  石坪廣場約5000平方米,是由整塊石坪構成,可以說是天下第一大石坪。湖南省張家界有一塊類似的石坪大約4600平方米,而此處的石坪原本有7000平方米,因一期工程時不小心遭到人為破壞,後期保留下來的隻有5000平方米,但也足以窺探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坪上紋路呈平行線,就像人工鑿刻的一樣。這塊巨大的石灰石沉積岩形成於約5億年前,在漫長的地質過程中沒有受到擠壓變形的破壞,所以至今還保持著近乎水平的原始狀態,可以說是大自然的傑作。

晉陝大峽穀

  第五景——礦石棧道

  礦石棧道,全長約3公裏,分為礦石遊步道、混凝土遊步道、架空棧道和懸空棧道。

  其中礦石遊步道又包括:木紋石遊步道、花崗岩遊步道、白雲石遊步道、黃砂石遊步道、石英石遊步道、鵝卵石遊步道和浮石遊步道等。修建棧道所用的礦石全部產自當地。

  因為清水河縣境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且具有種類多、品質高、儲量大的特點,其中已發現和開采的礦石有石灰岩、白雲岩、紫砂泥、大理石、鐵礦石、雲母等30多種,其中石灰岩儲量極其豐富,遍布全縣各地,已探明可直接開采利用的達21噸,預計全縣總儲量上百億噸。白雲岩儲量大,易開采,全縣預計儲量達90億噸以上,是生產金屬鎂的主要原料。

老牛灣村

  第六景——老牛灣堡

  老牛灣堡,是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所建的一座屯兵的城堡,最多可屯兵200人,當地稱之為“樓個旦”。老牛灣堡所處地形險峻,大有居高臨下、威震千裏之勢,因此,在明代就已經成為軍事要塞,直到清代還一直在這裏安營紮寨,駐紮兵馬。

  由於該堡北控黃河南接偏頭,所以是黃河河防長城的第一堡。如今的老牛灣堡已今非昔比,因為現在所能看到的一切隻是山頂上遺留的一部分,山下精華部分已永遠淹沒在黃河水中了。先民在黃河石崖上就地取材,旋窯建村,都是大自然的“原裝”布局。真可謂:石頭村子石頭房,石頭院落石頭牆。

窯洞民居

  第七景——明長城

  清水河段的明長城於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水河境內的明長城遺址,是明代萬裏長城的中段,全長約150公裏。原國家文物局高級工程師、長城保護專家羅哲文先生和國家高級建築師鄭孝燮先生發表在《人民日報》的文章中這樣評價明長城:“清水河境內的明代長城遺址,無論從建築結構到壯美程度,都可與八達嶺長城相媲美”。

  清水河縣境內不少村子的村名,就與長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像九墩、八墩、五眼井、單台子等等,這些名稱的來曆都是因為附近的長城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特征,才留下這樣的名字。當時“走西口”的一些人,也是沿著這段長城的各個關口從山西省來到了塞外,而且這裏還是當時我國和蒙古國開關互市的交易場所,一直持續到清朝末年。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最后编辑于: 2025-07-05 12:30:23作者: 天淵之別網

相关推荐